![]() |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土地广种薄收甚至抛荒的现象日趋突出。为破解难题,营山县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让愈来愈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桎梏中得到解脱,让一大批热爱农业的有识之士成为职业农民。
5万多农民洗脚上岸
老伴接送孙子上学放学、买菜煮饭做家务,自己则辗转在县城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日子舒坦而惬意。“习惯了城里人的生活,再也找不到当农民的感觉。”12月2日,营山县城某建筑工地,全春安如是感叹。
全春安是刚刚融入县城的新市民,原本就有一门砖工手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老伴在城里带孙子,而自己则在老家四喜乡种田,偶尔打点散工。去年,一位业主到当地承包土地,他家的2亩多稻田被看中,于是,他放弃种了几十年的庄稼,住到了县城。
“过去顾及自家的春种秋收,一直没能出过远门。现在不用自己操心,每年不需投入分文,还可净落几百斤稻谷或等价的现金,田地不撂荒,吃饭有保障,自己少了牵挂。”全春安如是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