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担保公司老板经常抱怨,在这个快速发展又浮躁无比的行业,很难有在公司任职满一年以上的业务员,只要稍有经验,就会有公司“挖人”,直接从业务员变成“经理”。有些担保公司要求业务员“熟记客户生日、家庭成员”,经常组织外地旅游、发奖品等形式来搞好客户关系。
“年化收益在18%~22%,这个数字累积起来非常可观。”西安市雁塔区一投资人坦言,他把数百万元分别投到不同的担保公司,这几年间,他收到了上百万的“利息”。同时,这些投资人在比较担保公司时也摸索出了经验,“投刚开业的没问题,半年后撤资再找一家新公司,半年内哪家新公司都不会出事。”
投资人聚在一起,会比较哪家担保公司的礼品好,有的送米面油,有的送鲜肉,还有的送电饭煲、电磁炉、电动车。担保公司在变着花样刺激投资人拿出钱来。
担保公司的“投资金额”数额、来源一般都非常清晰,但把钱投向哪儿了,往往却去向不明。在遍地开花的担保行业,因入行门槛低、监管失控,一些担保公司开始背离最初定下的“不摸钱”、“透明操作”等规则,虚拟借款合同,将资金导出后,资金的去向就只有老板才知道。
在11月21日被曝“老板失联”的陕西瑞银盛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就被查出借款合同系伪造,根据市民提供的借款合同,市民是和“西安老城根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的借款合同,瑞银盛在合同中作为“保证人”身份出现。但西安老城根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出面否认有借款,此借款合同系伪造。
“如果担保公司是非法集资,那么市民到这理财的收入,算不算非法所得?”一担保公司负责人说,市民对担保公司的恐慌心理,导致了不理智的挤兑。而西安市目前出现兑付危机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大量的资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而今年持续低迷的房价,让很多西安的开发商步履维艰,还不起账。还有一些老板跑路,确实是因为把钱挥霍了,窟窿越来越大,不得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