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整顿“担保大军”出关
2011年初,咸阳人张小平给一家西安担保公司装修完后,好奇地问:“你们老板实力有多强啊,怎么装得这么豪华?”公司员工指着门口的宝马车称,“这是公司的第三辆宝马。”张小平将10万元投进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月收益率1.5%。办理手续当天,他就收到了1500元利息。
不光是装修工、清洁工之类的人选择担保公司,很多担保公司的业务员在听完公司的业务培训会后,也是信心满满,主动邀请亲戚、朋友、熟人到公司“做投资理财”。一时间,街头、公园、小区里,处处是担保公司“理财顾问”的身影,中国大妈们则成了他们热烈追逐的对象。
这种“当场就能拿到理财利息”的新颖理财模式,与传统的银行存款等模式相比,无疑极具吸引力。先入西安的担保公司迅速扩张,两个月前还是业务员的,两个月后已被派到分公司做总经理;成立一两年的公司,顺利拿到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
这一波“担保狂潮”在2012年达到了顶峰。做开业庆典的朱文强对此记忆犹新。“每个星期都有新公司开业,他们各自都有圈子,朋友介绍朋友,熟人介绍熟人,公司越开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