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次,把握趋势,金融环境是关键。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需要创新,需要根据场和客户的变化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和时代要求的金融产品。“三农”融资难,难在贷款;贷款难,难在担保;担保难,难在缺乏抵押物。然而,“三权”抵质押本身受《土地法》、《物权法》、《担保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限制,存在一定法律障碍。如果没有2004年至今连续11年中央“一号文件”所展现的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没有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没有政府搭建的评估、登记、流转平台,没有银监等监管当局对金融创新的适度容忍,云南农信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政府和监管当局提供的良好金融环境,是我社创新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的关键。
最后,我认为风险防控是农村金融创新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社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经验告诉我们,把风险管控贯彻于金融创新始终,才能实现金融创新与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就信贷事项而言,林权抵押落实的是第二还款来源,但处置时,其在政策的支持上还有一定瑕疵,为保证贷款的风险可控,我们除完善必要的抵押登记外,还守住了三道风险关口。
《农村金融时报》:具体是哪三道风险关口?通过做好风险防控,收到了哪些成效?
万仁礼:三道风险关口,简而言之,一是产品设计关。林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所以贷款对象、金额和期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互匹配。目前,我社贷款对象包括农户、林企、林业合作社,且根据不同的林业生产规律匹配了相应的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确保了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