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9市县镇申请仅62个入选
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将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台;6月,十一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拟选取“国家级”试点进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多项任务探索;9月16日,国务院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梳理脉络,可见中央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改革任务的推动可谓顺势连发、一气呵成。地方政府也对申请 “新型城镇化”试点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据了解,本轮共收到169个市、县、镇的申报方案,而最终只有62个试点城市入选。
事实上,地方政府的申请热情,来源于晋升为“国家级”试点之后,将带来的诸多直接与间接利好。
“ 国家级 试点更多关注县市级的新型城镇化改革,而乡镇一级则由省里负责”,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晋升为 国家级 试点,除了可以获得更大的改革活动空间,进而在社会公共服务、土地征用环节、城建投融资方面获得更大的政策宽松度之外,还可得到国家财政补贴补助。”
亦有地方政府人士对此表示审慎。德州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林晓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过去已经进行的城镇化更多时候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所谓的 鬼城 、 空城 ”。他认为,成为国家级试点将有助于提速城镇化建设,但同时新型城镇化务必要做好整体性的规划,以产业发展带动人的城镇化发展,使人可以就地就近就业、就医、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