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方银行“转股潮”
专家建议警惕不良贷款
地方银行通过转让股份,不仅可以改变当地的金融格局,帮助民营企业进军银行并获得银行牌照,打破银行的金融垄断地位,给当地的金融带来活力,而且还能为地方银行上市融资做好准备,实现“双赢”。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当前地方银行密集转让股份,背后是对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担忧,必须处理得当,才能促进地方金融改革的深化。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转让股份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的控股股东为政府或者大型国企。在当前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带动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变现资金,因此会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门槛,在股权交易所售出银行股份。
但是,受当前经济形势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银行转让股份仍然有一定的风险。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订单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导致全国近期发生多起因企业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停产或企业主逃逸事件,给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隐患。在经济和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下,部分持银行股的企业自身现金流状况出现困难。面对地方银行的困境,大股东们一方面看重地方银行多为地方政府的“香饽饽”,看重其上市后溢价收益;另一方面却又受困于地方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纷纷将持有的银行股份转让。
“不少地方政府也在悄然减持地方银行股,个别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出现不良贷款,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不良房贷也开始出现。从这些情况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大。”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表示。
由此可见,地方银行忙着转让股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问题,而如果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还可能继续推高不良贷款率。因此,如何推进地方金融改革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相得益彰,将成为“金改”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