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手记]城商行积弊的一次爆发
近年来,城商行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随之带来的弊端也屡次遭受各方诟病。
江西省内的多家城商行近期来多次引得业内关注,先是作为江西省规模最大、发展最为良好的南昌银行。据6月24日媒体报道,南昌银行的不良贷款在一年内飙升48%,由2011年末的一年43343万元升至2012年的64144.4万元。
对此,南昌银行行长吴洪涛向时代周报记者辩解称,南昌银行2011年的不良贷款数额绝对值本来就不高,所以才会凸显出2012年的不良贷款上涨明显。诚然,吴洪涛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于不良贷款这一监管的重中之重,其数字的上涨理应是一件值得重视和检讨的问题,也理应作出合理和全面的说明。
记者此次发现的诈骗案中的主体之一—赣州银行,它所暴露的问题则更为严重。
赣州银行南昌分行作为南昌高新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开户行,为何使得后者账户上的2亿元款项不翼而飞,只剩下18万?如不是及时发现,是否还会有更大的安全事故发生?
在这起诈骗案中赣州银行内部人员的监守自盗或许才是此案本身的关键所在。
究其城商行的定位—它们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前身均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起初成立城商行的目的,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扶持,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建设。不容否认,城商行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是,随着盲目扩张以及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显著。在记者采访中,有官员无奈地说:“在这整个事件当中,或许已经有一条十分清晰的利益链条,所谓见者有份。”城商行服务地方经济,本身并无不妥之处,如果以此逐渐形成了赖以摆脱的利益链,结成“利益同盟”,多方“同上一条船”。那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