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证监盘面来看的话,工农中建交五大国行,它们的跌幅还是相对比较小的,但是股份制银行跌幅很惨。大家想问的是,大家近期看到的一个话题是除了批发业务、零售业务,有一个同业业务,这个业务可能是股份制银行出现问题的一个地方。它们流动性在一百万亿以上,为什么出现“钱荒”,这些股份制银行拿钱去做什么了?
叶檀:我们说的同业业务主要是同业拆借方面的业务,一家银行它资金转不过来时候,会向其他的银行去借,这个叫做同业拆借。同业拆借的利率一般像基准利率,像伦敦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全球的一个基准利率,也是债券定价的一个基准。中国的上海间银行拆借利率同样也是如此,它拆借利率的高低,反映了银行间钱的资金紧张程度,也反映了当下基准利率的水准,所以当有的银行炒作比较激进一点,比如说钱都拿过去生钱了,或者手上持有保有的现金比较少,像有的银行比较稳健一点,拉存款的能力也比较强一点。像这一次通过所谓的“钱荒”,我们也已经看的出来,有的银行事实上操作是比较激进的,一到关键结点,比如说它很多东西要兑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闹“钱荒”,当其他银行没有办法给它借钱的时候,有些银行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今天上午央行出手发了一个文,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各家央行的分支机构、各家政策银行都要做好流动性的管理,从这个文能解读出哪些信息?
叶檀:这个“文”恐怕不是各家银行所希望能看到的。因为我们每次到关键的结点,比如说季末、月末,尤其是到半年末和年末的时候,流动性非常紧张的时候,央行通常会采用逆回购的方式,向市场发放流动性。如果还不行的话就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如果说基础货币的成数比较高的话,那么它一下子就可以向市场释放出很多的货币。但是这一次银行判了又判,闹钱荒闹得这么厉害,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最高甚至到30%,已经超过高利贷。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举措是,第一警告银行未来不要再指望央行有保姆或者是骄纵者的角色,它不要再指望了。第二个对于普通的商业银行来说,未来在重要的时间结点上要事先预留资金,不要到时候到处去借钱,闹钱荒,这个以后央行是不会来管的。第三个就是我们的银行未来要向实体经济服务,它不会为虚拟经济去赚太多的钱,所以这个时候去杠杆就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去杠杆的话,银行的收益就会下降。 我们外汇储备从1月份大规模进入到5月份降到600亿这样的水平,市场都在担心,随着美联储,美国经济的复苏,资金外流的情况加剧,由于大量资金的失去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这样的担心是不是过于悲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