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至尊系列更大面积亏损浮出水面
事实上,交行“得利宝·至尊18号”净值亏损约20%,并不是交行唯一的一项亏损产品。这个事件目前牵出了大面积亏损的交行“至尊系列”产品,记者从公开数据中看到,10款“得利宝·至尊18号”系列半数亏损,其中,至尊15号亏损也达到50%。
交行已向全体持有人退还5.6%管理费中的2%,共计200多万元。但对“擅自变更资金投向”、“信披不及时”等质疑仍未正面回应。持有人表示将维权到底。
谈到交行这次理财产品巨亏事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影响下,消费者在不断寻找高效的投资方式,希望获得高收益。同时,银行存款的增长压力不断加大,银行为了获得高的融投资收益,更愿意同拥有资源的信托、私募等非金融机构合作,给一些私募机构挂以“产品投资顾问”的抬头。“银行与第三方理财顾问或私募等机构对于风险有不同的偏好,作为投资顾问的私募机构应该有一些制约手段。因为在理财产品出现巨亏的时候,私募机构未更好地利用好利益制约机制。”
“在今天通胀预期不断加重的情况下,银行为了获得高收益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商业资本的运作,投资金额在资本运作上由稳健投资转为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消费者获得高收益意味着银行资本运作的成功,而高风险的发生关键在于,银行是否与消费者沟通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是否做好了投资信息的披露与公开的工作。”
孙立坚认为,交通银行在该项理财产品的运行过程中,若真存在私自抬高募集总额上限、销售中没有充分揭示风险等情况,从监管层面看,是明显在打擦边球违规。虽然理财8号文已经下发,但理财销售和理财产品运行依然是当前我国银监会和证监会的监管工作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