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然而,中信银行温州分行办公室李副主任却向记者表示,“强制标准”纯属被误读。
李副主任告诉记者,由于芦山地震,因此该分行制定了一份内部的捐款标准,援助灾区同胞。“此项标准并非强制要求,而是作为分行内部员工捐款的一项参考标准。不在乎员工捐助多少,而是在于他们的一份心意。”他如是告诉记者。
虽然,这是次被误读的逼捐款,但此类事件却在地震发生后屡屡发生。
日前,据中新网记者报道,北京丰台某幼儿园强制孩子捐款,幼儿园门口,不为地震捐款,孩子就拽着家长衣服不让走!还有的老师这么教育儿童:“总数不能比别的班少!要捐红色的钱!”
这也不禁让记者感叹,当校内爱心募捐变成了强制性、攀比性捐钱,“爱心”将如何正确传达?
面对此类问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也向记者表示了担忧,他认为,从学校到单位,都在积极倡导自愿、自觉的捐款行动,这是一个好的现象。“然而,此类捐款不能超过个人的实际的承受范围,变成被‘逼’捐款,就是让‘爱心’变了味。”
因此,范柏乃向记者表示,捐款不能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同时,还要做好公开透明,让款项能够落到实处,调动国人的捐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