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成立伊始,银监会就要求村镇银行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下沉服务重心,下伸机构网点,缩短与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距离。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传统欠发达的“两翼”地区有11家村镇银行、武陵山区有5家村镇银行,还有10家村镇银行位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主城南岸等区,占比近40%;截至2012年8月,重庆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58.89亿元,有1/3的资金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之外的领域。
“商业化模式设立的村镇银行在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压力,一直面临‘鱼和熊掌’的艰难抉择。”赵方对记者表示。
另外,不少地区涉农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力较低,而村镇银行作为新生金融机构,其本身抗风险能力也较低。杜明辉认为,农户贷款金额较小,盈利能力也就不高,处于生存考虑转向其他业务,实为不得已的抉择。
事实上,这一现象已被监管层重视。在今年2月召开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相关人士便直斥部分村镇银行偏离“支农支小”政策定位。
“一方面要对股东负责,另一方面又不能失去政策定位;一方面是要活下去,另一方面是赔本赚吆喝,我们能怎么选?”上述村镇银行高管表示。
对于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窘境,赵方认为,村镇银行还是得要眼睛向下、机构向下、业务向下,要深入村镇、社区、农村,不能够往大城市上靠,因地制宜推出符合“三农”特点的业务,才能够经营出特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