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村镇银行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时为局外人的杜明辉对此也印象颇深。
“2011年2月,一个平常很少联系的投资界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询问我对入股村镇银行有没有兴趣。凑巧的是,几天之后,又有一位朋友在聚会时谈到了同样的话题,只不过入股的村镇银行并非同一家。”杜明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那时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投资机会。
杜明辉此前做外贸生意起家,后又涉足实业,多年在商海摸爬滚打的经历告诉他,唯有金融行业能将其手中资本最大化利用。在粗略比较了两家筹建中的村镇银行发起股东的基本信息后,他将手中持有的近500万元资金投向一家来自某沿海城市商业银行组建的村镇银行,持有其近5%的股份。
“由于2011年监管层暂缓城商行异地扩张审批,再加上村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又存在数量上的差距,不少城商行便开始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实现异地扩张,做大体量。”上述村镇银行高管说。
可供佐证的是,2011年重庆新设立的黔江银座、渝北银座、南川石银南大街支行、忠县稠州、北碚稠州等近10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几乎全为地方城商行。
不过,主发起行的筹谋杜明辉并不知悉。当时为金融界“菜鸟”的他,兴奋地认为入股银行便意味着手握大把红利。他甚至期望,待资金充足,政策放宽时,也能控股村镇银行,拥有主导管理权。然而,现实却是,他所投入的近500万元资金至今仍未带来一分钱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