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访者:高伟,31岁,工厂职工
我是北京人,纯正的老北京人,老辈儿是八旗子弟,现在家里还有家谱。我的童年是在东直门簋街的四合院里度过的,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二环外就不叫北京了,谁能想到,我现在不仅住到了顺义,甚至连顺义也要住不起了。
说起房子的事儿,我就气不打一处来,都是让变幻莫测的政策给闹的。
2003年,我们家那片搞危房改造,政府贴了一张告示,很快就把一整片四合院给拆了,原地建起了楼房。那时候的拆迁不像现在补偿这么疯狂,要将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住的那间小平房,换成一套70平方米的楼房,还有25万元的缺口。我爸做生意半辈子攒了10万元,但父母年纪大,都没法从银行贷款,我刚刚参加工作两年,也没有那么多积蓄,家里就用我的公积金办了贷款,一共从银行贷了15万元。这也是我第一次贷款。那时候邻居们都是这么办的,以孩子的名义贷款,银行才给批。
到了2008年,我爸老感觉不舒服,去医院一瞧,突然查出来有胃癌,还是晚期。父母的积蓄已经花在了还贷款上,看病需要一大笔钱,谁都知道癌症治疗是个无底洞,也不能开口跟人家借,家里商量了一下,只能卖房。那时候东直门的房价还刚刚过2万元,我们家70多平方米的房,卖了160万元。拿到这笔钱,先跑去医院给我爸交住院费,手术、化疗,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元,光是他临走那一天的抢救,就花了2万多元。那时候,老人还没有用卡的习惯,都是带着鼓鼓一包现金去医院交钱,递到收费窗口里,看着点钞机哗哗地数钱,心里跟刀割一样。我爸下海做生意前在煤矿下井,也有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但一旦摊上癌症,这些所谓的保险就基本失灵了。好药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能报销的都是效果不好的药,虽然我们也知道即便好药也不能救他的命,只是缓解一下痛苦而已,可是,做儿女的,有哪个能忍心看着父母忍受非人的疼痛。
半年以后,我爸就走了。临走前,他不放心的就是我妈。他嘱咐我,不能让我妈一个人老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快点拿剩下的钱去买套小房子。那时候,钱还剩下140万元,我拿出90万元,在望京给我妈买了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用来养老。另外的50万元,给我买婚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