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刚毕业那会儿,徐辉每个月从公司领4500元工资,此外还有各类补助、报销500元,一个月也就5000多元钱。“这个收入在全班去企业的同学中,也就是平均水平。但从开销来讲,刚进社会,也不太会花钱,这份收入绰绰有余了。”
半年之后,徐辉顺利转正,单位虽然没有分配宿舍,但每个月有900元住房补贴,并且还能以8折的价格租公司持有的房子。徐辉分到了一套东花市北里虎背口小区的房子。这一小区和北京站之间只隔着一段明城墙,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北京第一代商品房,曾经是北京最富有的小区之一。
一套南北通透的两居室,单位租给他的价格只有1600元,当时的市场价格大约是2000元。徐辉租下房子后,自己用了一间朝南的大卧室,把朝北的小卧室以900元的价格租给了别人。“在国企这几年,虽然工资增长缓慢,但并没有觉得租房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005年劲松小两居2200元
国有企业虽然安逸,但却无聊,2005年,徐辉跳槽去了一家德国公司,收入略有增加,月薪不到8000元。为了离上班的国贸近一点,徐辉在劲松租了一套房。劲松这一片都是老旧小区,但因为离CBD近,租金也就更贵一些。
在劲松五区,徐辉租了一间小两居,2200元,虽然这一价格可以接受,但房租在整个工资中的比重上升了,徐辉明显感觉到了生活压力。之后几年更是“压力山大”的几年,从2007年开始,房价开始快速上扬,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一般房东问我,你明年还租吗?那就是要涨价10%左右。如果房东说这房子他自己要用了,那就是要大幅涨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