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贷增长超过其他贷款,这与目前我国的经济局势倒是相匹配的。汇丰日前公布的4月份PMI预览值仅录得50.5%,不仅创两个月以来新低,而且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工业制造业的疲软使银行在这方面的贷款需求出现了下降。但是,国家统计局几天前公布的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表明,承接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上涨趋势,除了个别城市房价出现下跌外,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上涨。工业制造业的走弱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形成了银行贷款此消彼长的格局。银行房贷的支持,对于近阶段房价上升趋势的形成,显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的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正越来越复杂,导致推动经济复苏面临很大困难。这种局面的形成,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对银行来说更是如此。经济复苏,经济上升的趋势形成以后,百业兴旺,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上升,银行就能够通过放贷赚到利息。反之,社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就会减退,银行贷款增速减缓以后,它的巨额存款利息的压力就无法消化,从而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的各大银行正面临这样的困局,在此情况下,房贷已经成了各大银行难以割舍的一棵“摇钱树”。
控制甚至降低房价是本轮房地产调控的一个目标,但时至今日,这个目标已经显得越来越遥远。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贷款确实对房价上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我们能够把板子打在银行身上吗?在目前的调控政策中,控制银行信贷是一个重要选项,而目前投放于市场的银行信贷大都是在调控政策许可范围内的,因此,将调控难以奏效的原因归罪于银行,其实是没有理由的。那么,政策面上是否可以将房贷一门关死,要求银行一分钱也不能流到房地产市场当中?先不讨论其可行性,如果这样做了,彻底失去信贷支持的房价也许真的要大幅下跌,开发商固然只能趴在地上,但是估计银行也要受不了。当然,最为重要的,如果房价真的因此而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地方政府一定比银行更受不了。
市场化的银行信贷,托起了一个市场化的房地产市场,让那些带有计划管理色彩的调控措施难以奏效,这就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