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先,随着银行业转型的不断深化,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是城商行无法比拟的。以中小微企业业务为例,为了满足这些企业的信贷需求,银行必须提升效率,这需要强大的后台IT等系统的支持。类似的系统投入不菲,城商行很难承受。
其次,城商行受地方政府影响较大,对银行内部架构大幅调整的阻力较大,且信贷投向受地方政府引导情况突出。近期,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今年不得在新增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同时对绿色信贷有了更高要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对城商行经营产生较大冲击。
对公选择中小企业为突破口,对私城商行选择的是理财业务。在当前,以理财业务带动整个对私业务发展是可行的策略。相比需要重组内部架构,引进先进系统的巨额投入,理财业务显然门槛较低。
事实上,理财业务方面,城商行理财确实在近几年出现了飞跃,但存在问题也较多。缺乏创新性,自主理财能力较弱和打“价格战”是业内对城商行理财业务的印象。发展理财业务,不能脱离理财本源,但很多银行对理财业务定位出现偏差。近年来,变相揽储、变相放贷现象在城商行领域尤为突出。在业务发展初期,通过较高收益吸引客户,此属正常现象,但不少城商行为其发行理财产品设定较高预期收益率,到期无法兑现的现象相比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比较突出,长期看将影响城商行自身理财业务品牌,不可持续。
转型从来都伴随“阵痛”。对于城商行来说,其实选择小微和理财在战略层面都是适宜的。对城商行来说,扩张和转型都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重要的是在扩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转型的需要。据媒体报道,银监会在内部会议上已经要求城商行明确在理财业务上的战略定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也曾表示,目前一百多家城商行都是由地方政府控股,或者通过政府平台来控股,这已经阻碍了城商行的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