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适分析认为,这是制造企业转型的必然代价。例如富士康裁员,最大因素在于2010年以来的急速转型扩张。为了减少人工成本,富士康大举内迁,在河南、武汉、西安、山西、成都等省市跑马圈地盖厂房,但订单增长速度却跟不上。
而富士康近两年开创的“万马奔腾”自营渠道销售计划亏损严重,接近失败。但刘坤否认了转型升级的说法,他表示,富士康也在进行产业升级,但以什么策略进行,目前没有明确的计划,富士康是以制造为主的企业,这是公司未来一致的目标。
“大企业靠流水线运作,自动化程度高,一般不接小订单,因为做了也不划算。而小企业主要靠人工,不管订单大小,都愿意做。”深圳宝明电子科技公司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不同,大客户一旦减少,大企业运转成本显然要比中小企业高,而市场上小订单却一直需求不断。
只做外贸销售的深圳派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莎告诉记者说,欧美复苏缓慢,消费乏力,今年很少接到大单,但小单只能找小厂订货,大厂订货门槛太高。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钟坚分析认为,受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萧条影响,再加上近几年人工成本迅速蹿升,简单代工的制造业模式早已走到了尽头,制造型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深圳乃至广东政府加快推动淘汰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必然结果。
因行业的不同,并非深圳所有制造业大企业目前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有订单需求的行业目前依旧在招工,但制造业的一个共识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将是大势所趋,只是勇于吃螃蟹的大企业最先经历转型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