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历大年初四,是首都经贸大学2001级法学系3班部分老同学重聚首的日子。班长宋威在群发短信通知时,除了延续上次聚会时的硬性要求——“感情交流勿换名片、内部会议不带家属”外,还为本次时隔两年的聚会增加了一个新主题:“我们今年要胜利举行一次团结、节约的聚会,每位与会人员都要支一招。”
班长以身作则,在聚会举行前一天,宋威便提前使出了自己的节约高招:根据同意参加聚会的人数,将订餐桌数从往年的两桌减少为一桌。“上一次聚会同样来了十五六人,我怕大家吃不好,当时订了两桌,什么菜都要点双份,结果剩下不少,怪可惜的。”
昨日中午12时,10多位老同学都已如约到大栅栏一家餐馆聚齐,大家围着圆桌坐下,包间里随即变得满满当当。得到大伙的全权委托,已是一名律师的老同学董欣受命点菜,他叫来了服务员:“我是第一次来你们饭馆吃饭,对菜量不是很了解,如果点多了,你得赶紧提醒我。”一抬头,他对大家说:“我的建议是,咱们分批次点菜,随吃随点,一直能吃热乎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眼大肚子小’造成浪费。”
5分钟后,服务员开始上菜,被大家称为“任总”的任娜连忙展示了自己的节俭之道,她示意服务员上了5双公筷,摆在转盘上。
“这一招是我从公司员工那里学到的,大家吃饭时都尽量用公筷,我以前只是觉得这样做更卫生,没想到还能‘刺激’剩菜打包的需求。”她解释说,一些员工私下告诉她,集体聚餐之后自己也想把剩菜打包,但又担心这些被来回扒拉过的饭菜不卫生,只好作罢;聚餐时大家都用公筷,即使出现剩菜,再有人想打包时,心里就不会觉得别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