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银行的电商不可能像淘宝那样,什么商家都可以入驻、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因为商城的客户都是建行的客户,如果引起纠纷很麻烦,所以我们对于商家和商品也都是有甄别的。但是甄别后的商家,规模都不算太小,其实很多本来就是当地支行的客户了,没有增量。”
这样的甄别也导致了所有的银行电商共同问题:品类不足,除了信用卡积分客户之外,很难吸引增量客户。
工行的“融e购”和交行的“交博汇”页面设计相似,在传统电商看来,甚至有点过于简单。首页展示的商品不多,也缺乏有冲击的促销信息。
在已经开通运行数月的“交博汇”上,服装内衣这种一般电商网站公认交易量较高的商品,成交量最大的商品,也不过一两件。大部分商品根本没有购买记录。
据传,在内网测试期间,“融e购”成交量最大的是一些核桃杏仁类的零食。
最后,在传统电商非常重视的引流方面,银行电商普遍表现较差。除了在自己的官网、信用卡客户账单等传统资源提供推广之外,几乎没有银行系电商采取传统电商的“烧钱”式引流截流做法。
如工行和建行的电商平台,一度最主打的产品都是苹果产品,如价格优惠、无息分期的Iphone5S、5C,并且货源较为充足。但是由于毫无外部推广,除了员工与部分老客户注意到之外,大部分客户均不知情。在5S、5C第一波狂潮之后,网站交易量重新回落。
品类少、商户少、客户少、交易量小,这些问题导致了银行电商实际很难承担“大数据”的任务,银行从交易端突破“互联网金融”的努力到现在为止,并无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