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昨日表示,以前银行对一些项目不收费,更多的是出于培养市场、扩大客户数量的考虑,而在蛋糕做大、市场形成后,就要考虑成本问题。“银行对客户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短信服务中通信运营商对银行是收费的,这块费用相当于银行此前是自己垫付的”,他说。而各家银行把“免费”项目变为收费客观上会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提升有一定的贡献,但作用并不太大。
对于有观点称这是银行新一轮“乱收费”抬头,郭田勇认为,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收费有其合理性,但有些也存在争议,比如小额账户管理费。价格管理部门可以对银行收费进行监督,而银行则需要在收费后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感到“物有所值”,心甘情愿付费。而客户服务也是银行与目前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免费服务相竞争的有力武器。
■ 背景
监管部门多次整治银行乱收费
针对此前部分银行收费不合理的现象,监管层曾多次出手整治。2011年,银监会、央行和发改委联合发文,要求从当年7月1日起各大银行叫停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
去年,银监会开展银行业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要求各银行对于服务收费项目明码标价,并将现行合规的服务收费项目按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类分别梳理排序,同时在官方网站和网点现场公示。目前,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基本商业银行项目服务,包括银行汇票、本票、支票、贷记转账和委托收款服务等,将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其他由银行自主定价。
今年7月,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对银行乱收费问题再次表态,称我国将加强涉企收费秩序的整治规范,进一步清理取消银行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治理高收费行为,以及抓紧修订发布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目录。
发改委还将从2013年10月10日开始至2014年6月30日,对涉企收费行为的政府部门及行业2012年以来的收费行为进行专项检查。其中,商业银行检查重点,内容涉及银行是否在贷款过程中强制收费、以捆绑等方式变相强制收费;以及是否存在只收费不服务、少服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