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下有个亲戚,80多岁了,50多年前公社搞集资时投了几十块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去兑现,现在还能兑到钱吗?”昨天,常州市民蒋女士在化龙巷网站上发帖称,老人前几天跑到银行,却被告知无法兑现,即使能兑现,也只能换100元左右。对此老人很不甘心,这毕竟是当年全家人节衣缩食省下来的辛苦钱。
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存入40多元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在武进湟里镇找到了陆根生老人(存单笔误写作陆庚生)。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86岁了,家中找到的3张票据,是1958年响应公社搞集资也就是俗称“入社”时投的钱,一共有40多元。
记者看到,3张票据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整体比较完好,有统一的编号,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右下角还分别盖有“武进县东安乡第三农业社信用部”的红色印章。票面为绿色,统一印制了“定期存单”的抬头,其中两张存入金额为4元和6元,科目一栏写着“股金”的字样,存入时间为1958年9月14日和1958年9月15日,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2个月。第三张票据科目注明“卖猪存款”,金额为35.16元,存入时间为1958年8月18日,存期2个月。
“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响应国家号召,把家里的钱和物全都交了上去,这是我们家那时候的全部家当啊。”陆根生老人说,后来到了兑现期限,由于国家仍在遭遇饥荒,他就没有去兑现,只是把3张票据放到一个木制小盒子里保存起来。后来时间长了,就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