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17日在由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应通过制度设计和规范,来实现农村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农村信用社改革10周年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主题,而农村信用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其逐渐失去为三农服务的合作性金融本质这一问题成为与会嘉宾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
“信用社改革10年改革成绩巨大,但我对信用社是否坚持为三农服务方向这一问题存在着疑问。” 戴相龙说。
2003年6月,我国启动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强化资本约束,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起了农村信用社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运行机制。改革10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脱胎换骨,摆脱濒临破产困境,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已经从2007年底的负0.1%攀升至2012年底的11.5%。
但随着发展的向前和深入,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对利润的过于追求使其为三农服务、合作性金融性质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