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颇受好评的动画片《魁拔》,晦涩难懂的片名也着实把不少观众弄得摸不着头脑。魁拔,是一个灾难般的存在,每333年现身一次。影片讲述的是天、地两界勇士联手对抗魁拔的故事。虽然该片在业界赢得了交口称赞,被誉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国产动画电影,但更多普通观众从《魁拔》这个片名里读不出任何信息。有网友调侃:“朋友问我看《魁拔》了吗?我的第一反应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修鞋工具!”市场的反馈是残酷的:这部投资超过3500万元的电影,获得的票房不及投资的零头。
上映周期耗不起一位院线负责人告诉记者,片名对票房到底能产生多大影响,虽然无法用准确的数据去衡量,但它作为影片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作用不容小觑。“试想,一部影片的上映周期就7天左右,取个深奥的名字,观众还没来得及弄懂,放映周期就过去了,票房能好吗?”他说,电影名字,越直接,越容易记,越能吸引观众。就像《孤岛惊魂》,尽管不少观众看完之后用一个“烂”字来形容,但丝毫没影响人们争先恐后掏腰包进电影院,理由很简单:冲着这片名也许就想去看看,究竟怎么惊魂了?
好莱坞进口大片进入中国市场也得经历改名这一关。以《盗梦空间》为例,它的英文名是Inception,直译过来是《奠基》。听上去颇有文艺范儿,不过光从片名看,影片究竟要讲啥,似乎说不清,于是在引进时改名为《盗梦空间》。这样的名字预示着有稀奇古怪的事会发生,可以激起观众的好奇心,而该片最终在中国内地掘金近5亿元。
据一位专门翻译片名的工作人员透露,很多海外大片的名字都是在引进时重新起的。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得朗朗上口,在宣传时大家容易记住;另一个标准是从名字能让观众判断出影片的大概类型。
事实上,每年总有一些片子既非高额投资也没有云集的明星,但它们在中国内地发行状况良好。究其原因,也许同它们有一个“唬人”的名字有关。网友们将这类片子的片名分为“虚张声势”和“傍大款”两类。“虚张声势”以《狮口惊魂》为代表,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典型的三流片,制作粗糙,没有特效,票房却超过了千万元。“傍大款”则以《盗走达芬奇》为代表,它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的好莱坞大片《达芬奇密码》,票房随之一路飙升。
当然,一部影片成功与否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光有好片名是远远不够的。只是,仅仅因为片名而被观众放弃,这就好比没比赛就被淘汰,可能没有比这更冤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