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山上偷取了火,被誉为“奥运圣火之父”。眼下,伦敦奥运会刚刚结束,不少人起初以为该片是与奥运有关的应景之作,查看剧情后才发现这是一部科幻大片,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异形》的前传。之所以取这个名,只因为片中有一艘飞船叫“普罗米修斯”。网友纷纷吐槽:“真够名不副实的!差点埋没了一部片子。”
“科幻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新作《普罗米修斯》虽然昨天才在内地上映,但有关该片名字的讨论半个多月前就在网上热议开了。
看来,给电影起个好名字很重要。这就好比画完龙之后的那点睛一笔,怎么点好这一笔,学问可大着呢,起好了,能给电影加分;起得不好,则很可能拖后腿。
糟糕片名酿“杯具”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对于一部电影,这是宣传大忌。成功的电影营销得从取片名开始,而偏偏不少影片在这一关就吃了亏。
今年5月,曾执导《海角七号》的宝岛台湾导演魏德圣带来了花费12年时间打造的《赛德克·巴莱》。出人意料的是,这部在台湾创造8.8亿新台币票房纪录的史诗大片在内地公映后,首周却遭遇票房滑铁卢。探究其水土不服的缘由,片名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台湾地区赛德克族人抗日的故事,片名出自赛德克语,意为“真正的人”。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不容易理解这个名字。有人说,它不如叫《那些年,我们一起打的鬼子》,就算叫《阿里山300壮士》,虽然俗点,大家也能猜到可能与战争有关,相信会有助于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