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万达近几年沿着综合体模式扩张不同,凯德此前一直是单链条运作,住宅的专门做住宅,商业的专门做商业,没有形成资源的有效组合。”郝炬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从全国角度来看,来福士整体数量偏少,开业与在建的总计8个,在规模上远低于国内商业地产老大万达,规模小,影响力自然不够。此外,来福士在品牌的总体定位上,走年轻化的中档路线,影响力也不如华润的万象城等。事实上,与2005年之前相比,来福士在一线城市的影响力已在走下坡路。扩大规模,并需要借助深圳、重庆等地的项目做新的推广,是凯德接下来的重要工作。
商业面临残酷竞争态势不过,凯德来福士快速拓展及扩大话语权的同时,也面临着平衡“快”与“好”关系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商业地产一直存在的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即结构化缺失、总量过剩这两大问题。”郝炬分析称,凯德也不能置身事外,在未来发展中,肯定面临着大体量高密集的残酷竞争态势。
以深圳来福士为例,“未来5年,深圳1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式商业供应面积增量将非常惊人,几乎翻番。”世联地产商业研发经理李东海介绍称,现存深圳的集中式商业面积是577万平方米,未来5年将会达到1081万平方米,这就意味着,未来5年的增量几乎等于深圳过去30年的总和。
而来福士此次落子的深圳南山区,几公里外已有海岸城、保利文化广场、天虹等,华润大冲村整体改造耗资200亿元复制的万象城也在着手准备,未来商业规模也将接近100万平方米。
“面对残酷竞争,未来三年将有相当一批购物中心因为运营不善,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在一次演讲中,宝龙集团副总裁潘韬如此感慨。而郝炬也表示,随着竞争愈发残酷,未来两到三年,国内定会出现商业地产、商业资产的重组。
“凯德这些在中国能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私募基金与REITs双配对的运作模式。”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商业地产开发企业人士就对记者表示,独有的“地产+PE+REITs”的配对方程式对于其商业地产的孵化和退出非常有利,几乎成为中国本土开发商难以企及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