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财产品仍有吸引力
不过,市场上的声音并不像数据那么让人悲观。“由于前两次降息,各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受到影响。但存款利率的降低,再加上定期存款不如一部分理财产品在时间上那么灵活,所以顾客对理财产品的热情依然存在。”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走进工行一营业网点进行咨询时,该网点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在当下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的态势下,股市债市风险依然很大。虽然有消息称股市触底,但还是谨慎为妙,所以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投资吸引力。”
此外,对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也没有一蹶不振。南洋商业银行营业厅里的工作人员这样介绍到:“虽然央行降息降准,但实际上银行市场上的利率不降反升,一方面银行自身资金富余,另一方面可能是竞争顾客的需要,所以定期存款还是能够吸引一部分保守型顾客。不过,去年9月份银监会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再加上下一次的降准预期,所以也有不少顾客表示倾向于投资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来锁定收益。”
银行面临更大压力
当记者问及顾客对灵活性的要求时,南洋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资金的时间要求较高,那么货币型基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在未来宽松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短期理财产品不会成为首选,也建议普通投资者关注国债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
正如上述工作人员的建议,银行理财产品乍暖又寒,除了降息的影响之外,也显现了来自其他金融产品的冲击。去年9月份,银监会叫停了一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虽然银行以开放式和滚动型产品的名号继续“打擦边球”,但券商和基金公司推出的货币型产品已经逐渐占领一部分市场。
除了来自基金和券商的竞争,一些保险理财产品也开始在市场活跃。随着我国居民投资意识的逐步增强,投资空间将从存款模式中逐步释放。未来各种产品对这一市场的分割将更加激烈,也将带给银行理财市场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