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样来看,“在中国百货业 商品同质化 的行业背景下,简单的门店数量增加并不一定带来规模效应。改名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格局重塑是需要百货操盘手的经营模式改变,从商品输出转向特色服务和消费文化的输出。”昭邑零售商业咨询总经理刘晖称。
定位改变:多品牌复合店
这是一场多少涉及中国百货业“改朝换代”的新战争。
接近万达集团的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在更名决策敲定之前,万千百货内部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其探讨的主题就是百货业竞争已经走向差异化细分时代,精准锁定特定消费人群能否与规模化扩张并行不悖;标准化和差异化如何平衡。”
结论就是,“2012年,万千百货会一家一家门店做定位梳理,找到每家店的定位,形成与本地市场紧密结合的特色。当然,40家门店不会有40张完全不同的面孔,万千最终将所有的门店类型归纳为4种定位。第一类是高端奢华店;第二类是精致生活店;第三类是时尚流行店;第四类是社区生活店,服务于社区周边二三十万人口,经营家庭生活需要的商品。”万千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遥对媒体如是透露。
无独有偶,广州高德置地集团将自有百货品牌改名为“高德西蒙”的同时,也将定位调整为多品牌复合店,适当扩大设计师专区部分,单店规模缩减为一万多平米左右。
凡此定位改变和模式创新看上去很美,但实际运作门槛很高。“比如品类、品牌组合中,标准化、全国性采购和本地化、区域性采购的占比是多少;建筑美化如何因地制宜等等,都有很多门道。”刘晖认为,一系列运营手法的新探索都旨在形成特定的“消费文化”,让顾客对“万达”品牌形成坚硬的消费认同,很有可能,万千百货更名的深层次意图是效仿“万达院线”的运作模式,谋取分拆上市。
最终,等待万千、西蒙、吉之岛的是顺利的转型,还是冲动的惩罚?业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