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民生银行2008年正式成立交通金融事业部至今,涉及公路、铁路等基建贷款的占比已从70%以上降至目前不到20%——为了节约资本、提高收益。
商业银行对交通行业的传统业务模式是向铁路、公路、基础建设等大型国有客户开展业务,这些客户经营稳定,资产雄厚,风险低,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理想客户。
“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领域。”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总裁韩峰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退路进车
2008年1月,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两高一低”的业务结构——路、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占比高,超过80%;以“安全港”客户为主,业务集中度高,收益率低,基准及下浮利率贷款占比高达87%。
“当时这些大客户,各家银行竞争相当激烈,铁路行业民生银行只进入了几家,且价格低、业务分散。”韩峰介绍,这种基建贷款的期限动辄几十年,占用银行很大的风险资产。
这种客户性质高度国有化、资产负债高度集中、收益水平低下的资产状况显然难以令人满意,但要改革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