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略迷失
在郎酒渠道乱象频爆的同时,100亿元的销售规模带来的资源透支阵痛也接踵而至。据相关媒体报道,贵州仁怀等地频频出现郎酒的散酒收货车,换言之郎酒产销矛盾已经出现。
“在汪俊林收购郎酒厂时,郎酒的销量才3亿元左右,其基酒的产能及时加上库存也不能支撑现在的百亿市场。”陈军表示,而郎酒的大规模扩产是从2011年开始的,按照酱香型酒从生产、储存到上市的5年周期计算,郎酒在2016年前都处于“饥渴”状态。
而郎酒推行“一树三花”、推行酱香、兼香、浓香齐头并进战略也弱化了郎酒的品牌力。“郎酒推出三种香型的酒,从品牌管理角度来看,看似有差异,实际上没有任何差异,可以说每个都是母品牌,也可以说每个都是子品牌,品牌管理上没有进行有机统一。”何志红认为,各种香型的品牌在事业部制的管理下,采取多经销商,多渠道,多品项运作模式,在市场初期,渠道利润相对可观,在利益驱动下,会形成短暂的城下之盟。一旦任务压力过重,终端同品牌竞争加剧,渠道利润下滑,必然造成经销商忠诚度不高,会透支市场品牌资源,疯狂降价以量取利。
在部分白酒市场人士看来,郎酒这种主非主、辅非辅的操作手法会对郎酒品牌带来隐性伤害。“短期内看,推出新郎酒,销售在增长;推出老郎酒,销售也在增长,推出郎牌特曲销售也不错,但这只是短暂的表象,一旦经销商库存危机爆发,所有的问题都将出现”。陈军表示,库存和经销商混战还是可以通过政策和手段解决的,而产能不足支撑市场的时候,一旦因为渠道上经销商出现相互诋毁郎酒其他品牌质量的时候,问题就会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