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某家城商行总行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总体来说,城商行和农商行按存款利率上限定价的力度会更大一些,因为其受到市场竞争和客户流失的威胁性更大,为拓展业务,需给客户更大优惠。比如广东华兴银行,其前身为汕头商业银行,网点均分布在汕头,去年重组后,目前对外扩张仅设有广州分行,其扩大客户资源的冲动更为明显。
外资行别有“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中资银行,部分外资银行也敲响了利率市场化的战鼓;且与中资银行中小银行比较“激进”的趋势有所不同的是,外资银行中,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恒生、星展、华侨、大华等银行均严格按照央行下调后的存款基准利率定价,反而是外资大行花旗、汇丰显得较为“敏感”,活期及各期限定存利率均有上浮,上浮比例与五大行相同。
为何外资行会出现相反趋势?某外资银行上海分行高管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外资银行网点稀缺,在零售业务上,只有最大的几间外资行才相对有能力通过一般存款业务吸储。对于中小外资行而言,他们不得不绕道财富管理业务吸收存款,因此,外资行打“利率战”的热情不及中资银行。
该人士同时表示,对于高净值客户,外资行会有全系产品配套服务,包括贷款利率的触底下浮和存款利率的封顶上浮。因此,即使公布的普通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那些中小外资行仍会选择性地给重要客户以最优惠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