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忆起去年毕业设计答辩时遇到的一个学生,彭真明颇为感慨。当时,这名学生已经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但其毕业设计却没有扎实的数据和有效的实验,如果照章办事,这名学生是很难通过评审的。这就意味着这个学生将拿不到学位证,“到手的工作也就泡汤了”。彭真明犹豫了。
最终,他“放过”了这名学生,给了61分。“因为60分不好看,61分表示过是过了,只是做得差一点,这样至少不会影响他的工作。”彭真明告诉记者。
“就业、考研”和毕业设计就像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时间少似乎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有老师建议,适当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应该可以改变当前毕业设计与找工作冲突的情况,比如,让学生从大三就开始找选题,在实习的过程中就确定毕业设计的思路,等等。
不过,类似这般从时间上动脑筋的想法并不具有太大的可行性。有学生指出,大三的学分虽不多,但大多是专业课,需要更多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进行深层次阅读,此外,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也比较多,很难挤出一大块时间来做毕业设计。
“根本不是时间的问题!”有人在彭的博文下留言,“只要愿意做,想做好,毕业设计一定能做好。”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走形式,其原因不仅仅在那些学生身上,还与高校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有很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