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除了“公开买卖”,上网扒资料的性价比更高,用杨琳的话说就是“毕业设计三宝”——“复制,粘贴,过就好”。此外,一些同学也会效仿学长,“拜托”时间相对充裕的低年级学弟学妹,让他们帮自己做毕业设计,事成之后,“摆一桌美食犒劳即可。”
这些做法在高校老师眼中早已见怪不怪。彭真明在博客中写道,除了部分推免生,其他找工作、考研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大都是在面临学校进行的初期、中期检查时,才会草草应付一下,“没花什么心思”。
以那些考研的学生为例,成绩未公布、复试不结束,就不会静心做毕业设计。等考研尘埃落定时,已经到了4月底,接下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要做实验、编程序,还要撰写3万字左右的设计报告,如此“高效”作业,毕业设计的质量、答辩时的表现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报考了异地学校的学生,一般需要提前1个月,甚至更早时间赶到所报考的学校准备复试,“毕业设计基本就是敷衍。”
学生让考评组为难,但老师不想为难学生
彭真明的这篇博文得到了不少高校教师的呼应。有教师留言说,彭写出了教师备受良心折磨的心声,一边是学术的水准,一边是学生的前途,学生在面临选择的同时,作为评委的教师又何尝不是?这也是彭真明宣称不再参与考评的最直接原因,“学生让考评组为难,但老师真不想为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