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9日,在董事长徐明“失踪”55天后,大连实德系面临的首起诉讼案再次开庭。针对前控股股东大连实德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大连实德塑胶工业有限公司低价转让股权一案,原告大元股份在昨天的庭审中提供了新证据,并首次在起诉书中加入了大连实德涉嫌交易价格欺诈这一内容。据大元代理律师刘振方透露,大连实德将面临2.5亿元索赔。
这或许仅仅是大连实德在未来将面对的一系列诉讼纠纷的前奏。南都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继2011年8月,大元股份在北京对大连实德提起诉讼后,今年4月,兴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在河南郑州中院已对大连实德提起诉讼。5月,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大连实德参股的大连银行则在辽宁省高院对大连实德提起诉讼。
尽管实德集团在4月15日和21日两度发布“严正声明”,称公司仍在“正常开展各项业务”,并指媒体关于“实德进入破产程序”的报道不实,但银行停贷、地产项目陷入窘境之后,大连实德多桩诉讼再度压身,蝴蝶效应下,其千疮百孔的几大产业板块能否支撑起原本就脆弱不堪的资金链的确不容乐观。
占比67%的主业危机
昨天第二场庭审,大元与实德争论的焦点围绕大连韵锐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否合理合法。由于法庭尚需论证是否需要调取大元股份最新提供的证据文件原文,审理将在下周三继续。记者了解获悉,这次诉讼涉及业务隶属于实德集团旗下化建产业板块,董事长徐明正是靠此发的家。据实德集团官方资料显示,去年该公司总营业收入121亿元,化学建材产业在其中的占比就高达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