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达2004年憋得够呛,差点没挺过去。”王健林曾在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露心迹,而那也成为万达开始考虑融资的开端。
对于万达颇为“坎坷”的上市融资历程,王健林也在近期首次公开给出回应称:“2006年本来就有机会在香港红筹上市,当时找了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框架都搭好了,被麦格理一忽悠,说我别做IPO了,做REITs(房地产基金)多好。”
此后,万达多次准备IPO均未果。
“直至今天,种种迹象还表明,万达商业地产在近期上市的可能性极小。”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称。
急需资金的万达,这两年,尤其是2011年,开始在国内尝试信托融资。公开数据显示,万达大量染指信托融资,在其成立的11只信托产品中,有10只是在2011年成立的,10只信托产品共计募集资金大约78亿元。
不过,信托融资大多需要股权作为代价,而其融资规模与万达广场及旅游地产动辄上百亿元的投资来说仍显不足,这一次,万达选取了更强力的资金合作伙伴。
来自万达的官方信息显示,央行金融司已把万达列为了全国房地产金融改革试点企业,万达已分别与中行、建行和农业银行等国有四大银行签订了“总对总授信”的协议。万达在该商业银行各地分行的贷款,将无须再履行既有的信贷逐级审批程序。
“要想追逐资本,万达必须也只能通过维持其快速扩张,来达到吸引各方资金的目的,想慢也不能慢下来。”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地产公司商业地产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