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就碧桂园此番债券融资曾指出,碧桂园将为此付出高昂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碧桂园的融资成本远高于20%。其发行可转换债券用于填补资金需求。令人咋舌的是,其中50%作为股份掉期抵押品资金,40%则用于偿还现有债务资金,10%作为项目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彼时,上市不过1年的碧桂园,其现金缺口,包括净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净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在内,就已经高达93.81亿元,其扩张之势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碧桂园对赌协议的开端。5年之期,如今已进入倒计时。
根据可转换债券内容,假设未来5年,碧桂园股价一直低于9.05港元/股,不管市场股价如何变动,这些掉期股份未来交易价锁定在6.85港元,债券持有人可以6.85港元/股套现,差价由碧桂园支付。
截至4月16日,碧桂园的收盘价为3.26港元。假设碧桂园的股价为3.26港元,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按比例终止“股权掉期”,也就是说按照初步换股价9.05港元转换所持债券,并提出终止按比例对应的股份掉期,由于市场股价3.26港元低于6.85港元,碧桂园必须向股份掉期对方美林公司每股支付差额为3.59港元的现金。其中,“股份掉期协议”涉及的股份数额为2.79亿港股,如果按照9.05港元/股换算,债券持有人应持有25.2亿(即9.05×2.79亿)港元的债券。如果全部以3.26港元/股换算,碧桂园大约损失将达到10.01亿港元,即(6.85-3.26)×2.79亿港元。如果碧桂园的股价被拉得更低,那么债券持有人美林公司将从“股份掉期”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其协议标的为19.5亿港元,即假设碧桂园股价跌至零时协议的极限赔付额。
事实上,碧桂园彼时对于到期股价的预期介于7-9.05港元,然而,截至4月16日,4年间其股价已经缩水近64%,这或许是碧桂园始料未及的。这也意味着,随着外部市场价格的变化,尤其是在内房股阴霾下,碧桂园的风险可能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