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此同时,许多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政策也进一步加重了县(市)的财政负担。政府部门安排的公共建设项目,往往要求地方财政安排配套资金,而这种资金配套政策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视同仁”,没有配套资金就不安排项目,就得不到项目建设的资金,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粤北山区某市财政局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省里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因为跟专项转移支付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地方可以自己支配,这对地方的作用会更大。
县域经济的基础是镇域经济。广东镇域经济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例如2010年,珠三角镇域经济税收总收入为784亿元,约占全省镇域经济的84.5%,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是其他地区的一倍至二倍多。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陈鸿宇告诉记者,广东县镇经济与苏浙差距较大既有历史也有现实原因,历史上广东区域发展就不协调,且过去广东把过多精力集中在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广东平原少、山区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离主要增长极较远,而苏中、苏北不但平原多,而且离核心区距离比较近。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双转移”和富县强镇等举措的推进,广东区域差距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报告研究显示,目前广东正在形成一个环珠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地区;在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当中,来自东西北地区的乡镇数量不断增多,已从去年的15个增加到今年的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