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扩张→压库→资金链断裂
车市“大跃进”后遗症
过去十年,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车市的“黄金年代”。200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340万辆。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1850万辆,增长了4倍多。尤其是2008年至2011年,车市快速扩张,让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为了谋求更大发展,不少汽车品牌做了两件事:一是扩大产能,二是增加经销商数量。可随着车市增幅放缓,“僧多粥少”的问题很快暴露。
目前,不少汽车厂家对旗下4S店采取“定指标——压库——返利”的政策。首先厂家以一定时间段(如月度、季度)给4S店定下“指标”,将车“压库”给4S店,由4S店垫付资金,将车“吃”下。如果“指标”完成,厂家就会“返利”给经销商。“指标”完成得越好,“返利”越丰厚,4S店占用资金也越多。车卖得好,资金很快就回笼了。可如果车卖得不好,一方面降价亏本卖车,一方面又要吃下更多的车期待返利,4S店资金链极易断裂。
车市环境的变化,也体现在品牌代理权迅速贬值。曾经削尖脑袋要开4S店的情况不见了。信息灵通人士说,中华、一汽丰田等多个品牌在浙江的经销商承受着巨亏。如果明年厂家不及时调整商务政策,还要倒掉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