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期撬动难度很大
有统计显示,中国国内有30万个“千万富翁”,这些人具备购买100万至500万元人民币的私人飞机的能力。这其中约30%的人会考虑购买自己的飞机,保守来说即使最终只有1%的人购买,数量也达3000架之多。但由于目前国内低空空域改革仍然非常有限,尽管有很多人有意购买飞机,但由于存在众多限制,仍然处于观望中。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马欣分析认为,对于一般民营企业而言,进入通航之初,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购买飞机、人力资源建设等,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回报率比较低,生存能力比较弱。马欣认为,通用航空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在建设中给予金融、人力等方面优惠政策,在安全生产、规范运营等方面给予市场监管。当时的其他参会专家也认为,虽然通用航空是一个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不断产业利润的大产业,但更是一个专业性、政策性极强的行当。中国通用航空业目前尤其需要投资者进行长期性投资,指望短期内获得好的收益不大现实。
虽然前景非常美好,但是我国低空领域的放开,仍然有很多瓶颈亟待突破。包括配套管理政策缺位、基础设施极其匮乏,甚至相关的保险业务都是空白,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尽早解决。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认为,放开低空对中国通用航空,尤其是对中国的私人和公务的直升机发展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推动。低空开放是因为这些年市场这方面的需求开始不断出现,而且这个需求将来还有比较大的增长,所以这是国家主管部门对市场需求的一种回应。机场的配套也是一个因素,私人直升机和公务直升机起降要非常的便利,否则这种低空飞行的优势就不能体现出来。起降点郊外要有,市内也要有,目前这一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