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后造成的局面就是陷入高净值人士的“价格战”:或者是从高收益产品上利诱,或者是服务费上的让渡。一位国有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就对记者分析过一款产品,“从产品构成来看,收益率不可能达到这么高,一定是银行让利的结果。”而这种对私行客户让利的行为往往也会让银行的产品部门心生不满:为什么卖给普通的理财客户还可以赚钱,为何卖个私行客户反而要让利?而对于私行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留住富裕人群又成为被动的选择。
但在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看来,根本问题并不在于产品,而在于私行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即便是在国外的私人银行产品也是同质的,因为产品的模仿和复制很容易跟进,关键在运用工具给客户提供服务的专业化能力是有差别的,最后才形成了不同的私行口碑。”
“刚一开始可能是产品导入,但进入之后就需要整体的增值服务来提高客户的黏度,比如渠道、信用卡、保管箱等多个关键点来抓住客户,这的确是对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人员投放、团队合作等。”高宇虹表示。
北京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兼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聂俊峰就曾在《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市场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分析指出,随着中国“第一代”私人银行客户的成熟和金融创新的深化,中资银行私人银行面临转型。第一是从产品销售导向转向投资顾问导向(即从卖药材转到卖药方),其核心是建立前、中、后台职责明确的投资顾问队伍和服务体系,向客户提供动态、可调整的资产配置咨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