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部署,我省从去年初启动编制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又着手编制我省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上述对我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政策文件,在21日由省长蒋巨峰主持召开的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上得以原则通过。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已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工业大省,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及新材料等潜力产业,即“7+3”产业。去年,“7+3”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6%。从发展基础和现状看,“7+3”产业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要尽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潜力产业,支撑我省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7+3”产业要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23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要加快建设成绵乐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带等八大产业带,打造装备制造、水电能源等国际知名的产业基地,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和支持技术进步,把我省建成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会议强调,实施八大优势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是扩大内需、对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应对金融危机、确保工业经济止滑回升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今后3年,要加快产业调整和振兴,推动四川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八大产业分别是:[B]装备制造、钒钛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B]行动计划包含1376项重点技改项目,涉及投资4159亿元,既全面对接了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措施,又突出四川特点予以创新,如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纳入直购电试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