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80后”副校长傅欣带着一支40人的队伍,从上海来到海拔3800多米的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成为全国“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开路先锋。身为领队,傅欣出任校长。
三年间,工作队帮助日喀则教育实现从支教到“治”教、变“输血”为“造血”的转变,希望的种子正在萌芽成长。
“我愿意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年前,傅欣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
“投身援藏事业,是我无悔的选择。”回到上海,傅欣这样说。
“美好的教育,从美丽校园开始”
走进实验学校,格桑花开得正艳,校园处处给人时尚、整洁、温馨的印象。
在工作队到来之前,这里则是另一番模样——
某日,傅欣推开男厕所的门,一个女孩却低着头冲了出来。原来,学校大部分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偌大的校园只开放了一个厕所。
傅欣决定,亲自带着全校教师疏通学校每一间厕所,让文明素养成为教育援藏的第一课。
“没有一个美丽温馨的环境,学生怎么快乐学习?老师怎么安心从教?”在傅欣牵头制定的三年援藏行动计划中,“校园环境出彩”成为“七个出彩”主要任务的一部分。
在此目标下,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带领全校教职工因地制宜进行校园改建。很快,不仅校园饮水、排水问题得到解决,太阳能学生浴室也建了起来,过程中还融入了环保教育;图书馆的书架书桌焕然一新,水泥地面变成木质地板,学生更愿意参与阅读活动了;教室里新添了小书架和绿植,课桌统一用蓝布包裹,整洁干净又有书香气息;新建起的阳光棚里,师生亲手种下西瓜、西红柿等蔬果绿植……
“学校去年建起了教工食堂,菜品丰富、环境舒适,已经成了特殊的‘教师之家’。”英语教师张翠翠还记得傅欣刚来时“要让孩子和老师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的承诺。“他把师生的幸福作为目标,把每件‘小事’放在心上,这本身也是鲜活的育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