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破职能定位束缚,把法律服务融入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打破工作惯性,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基础性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新期待……近期,成都市司法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年”重大部署,主动融入、靠前服务、积极作为,制定了成都市司法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年”十项措施》,部署22类47项重点任务,全面动员、挂图作战,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三抓三助力”为牵引,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法治护航自贸区建设—HKIAC仲裁条款谈判演习会现场
抓法律服务全程融入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嵌入式”服务重大项目。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围绕淮州新城、简州新城建设,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担任20余家政府单位、企业法律顾问,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围绕天府国际机场、天府新区环保发电站、地铁18号线建设等重大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积极开展公证服务,办理公证1700余件,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有效预防法律风险;围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保障“生态移民”工作顺利完成;围绕天府绿道建设,新建法治文化设施178处、法治文化微公园30个,使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天府绿道体系。
“滴灌式”服务新经济发展。针对六大新经济形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成立全国公证行业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甲骨文(中国)软件等上百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公证,成都公证处被司法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示范机构”。在成都自贸试验区建立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蓉漂”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有力维护新经济主体合法权益。
“开拓式”推动扩大开放。助力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推动出台《成都市发展涉外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成都市司法局服务保障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八条措施》,服务成都扩大开放战略。组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探索建立中西部首个域外法律服务公共平台,组织开展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条款谈判演习会暨专家研讨会,遴选首批50名涉外法律服务领军人才,在全国率先开展涉外公证自助办理服务,提升对外开放发展水平。
“跨越式”发展法律服务业。坚持把法律服务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全国一流,制定《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全国法律服务标杆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666家、执业律师11697人,律师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全国第4位;公证年均办证量50万件,国内民事公证办证量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涉外公证办证量居全国第4位;司法鉴定机构达120家,司法鉴定人2159名,总量居全国前列。
抓社会风险防控全力保障
助力社会大局稳定
主动参与重大社会风险防控。制定落实“处非”等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加强专业组织、专业力量建设,提升维护稳定水平。设立成都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调解专班,加强金融领域纠纷化解。2018年以来,已成功处理金融消费纠纷投诉1300余件,受理量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稳妥开展新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排序选房工作,已对173个楼盘进行摇号选房,累计服务69.6万人次,有效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成立律师调解资质管理委员会,与市法院联合遴选114家律师事务所和612名律师,参与重大疑难纠纷调处。
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中央在蓉试点人民调解员等级化管理工作,引入“五老”人员、专业社工等参与人民调解,在重大敏感时段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完善公调、检调、访调衔接工作机制,年内实现中心城区街道和26个重点乡镇人民调解组织进驻派出所全覆盖。全市现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5097个、人民调解员3.38万名。2018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197件,调解成功13118件,成功率达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