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在杭州当了30多年中学校长的陈立群摇着头连说了3次“这怎么可以?”
“晚自习教室一片沸腾,早自习一个班10多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学生不静心学习,这怎么可以?”
“全校2400名师生吃饭,只有一口大锅烧菜,周围苍蝇乱飞,这怎么可以?”
“新学期开始,教室里空出来60多套桌椅,这么多学生流失,这怎么可以?”
陈立群校长在巡视晚自习。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摄
2016年8月,59岁的陈立群卸下杭州学军中学校长的担子,背上行囊,跨越1400公里,走进了台江县。
在他背后的学军中学,是浙江省级重点中学,是许多学生“挤破脑袋”想进的学校。在他面前,是西部一个只有18万人口的小县城里唯一的高中,里中考前300名的学生中,留在县里上高中的只有十几人。生源差、学风散,重重困难摆在眼前。
对于支教校长的新挑战,陈立群坦言,想到了困难,但没想到那么多困难。他看到学校的高考升学数据:全校只有3%左右的学生能考上一本,而在杭州学军中学,一本上线率大约是97%。
这是一个苗族人口占98%的贫困县。中共台江县委副书记赵凯明说:“台江贫困的根源在于人才培养上的欠账太多。”这也是赵凯明和台江县长多次跑到杭州陈立群家,邀请他进山支教的原因——请一位高水平的名校长带动全县唯一的高中,再让这所高中的新面貌带活全县的教育。
直到陈立群站在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操场上宣布就职,赵凯明的心才放下来。
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每年都会迎来杭州的支教老师,但迎来支教校长还是头一遭。许多老师都盯着,“年纪那么大的校长”到底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