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下两层覆盖土工膜、中间包着稳定剂固住汞矿渣,上层土工膜上再覆盖50公分厚的土壤,覆土上种植绿树青草……走进贵州万山汞矿尾矿库治理点,曾经露天随意堆放的汞炉渣废石,现已全部进行了科学治理,有效断绝了汞污染源。
地处湘黔交界的铜仁市万山区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有600余年的采汞历史。仅1950至1995年,万山汞矿累计排放炼汞炉渣和尾矿废渣1210万吨。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制约,这些汞渣废石弃置于山野沟谷之间,并通过大气、水等途径威胁当地生态安全。
2002年,随着万山汞资源耗竭,万山汞矿全部实施停产闭坑。对历史遗留造成的汞渣废石治理也纳入万山区政府的议事日程。
“我们最开始采用水泥固封废渣坡面、下游兴建汞液收集池的方式治理尾库矿,后来又探索出两边修排洪沟、中间用‘包饺子’的方式治理汞矿废渣。”万山区副区长杨德胜说,治理后的尾矿库完全达到环评要求,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