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首批民营银行牌照有望全国两会召开前后“落地”。首批试点的3至5家民营银行,可能产生于目前呼声最高的几个热点区域,如浙江、天津、上海、北京和广东等。目前,在以上区域中,阿里巴巴集团、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深圳前海企业等备受市场关注。
在地方两会上,20多个省、区、市提出加大对民营金融支持力度。其中,福建、四川、广西、广东和内蒙古等地更是明确要争取设立民营银行。
专家预计,尽管地方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争取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还将持续,但有关部门对民营银行牌照审批将慎之又慎,试点规模或逐步扩大,唯有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最优的申请方案才有望率先获得牌照。
“龙头”民企占据优势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获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含“银行”二字的企业已超过100家。在春节假期后的几天内,工商总局就核准了4家。
但是,有关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名称获核准不意味着牌照获批,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条件在于风险自担。因此,有关部门在考虑审批民营银行牌照时,将重点考察各家申报方案中的风险控制、风险兜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