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全国有69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与此同时,部分用人单位却在感慨“最难招人季”:毕业生的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起点较低的职场工作与他们的自我认知存在矛盾,“跳槽”、“裸辞”频繁发生,让企业既爱又恨。(7月5日《北京晨报》)
一边是“最难就业”,一边是”最难招人”,所谓的结构性矛盾,其实是供需诉求之间不对等。大学生就业期望高,用人单位预设条件低,两者之间形成不了一致,自然就难以携手同进。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国内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在下降,反之,用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这一增一减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减少成本支出就成了首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得不考虑用工风险,并对员工的培训与长远发展也难免心存芥蒂。
几年前,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在一个工作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平均只有约1年半,31~40岁的职员也只有两年3个月。而同期日本31~35岁员工平均工作时间为8.6年。频繁的跳槽导致“闪辞族”,已经成为时下职场新生代的一种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