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包括国有银行、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不同发起主体共设立村镇银行726家。尽管并未达成银监会此前确定的1027家的整体目标,但各路资本争相涌入农村市场的大趋势已经明了。
作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思路,村镇银行自2007年初破题以来,已经走过5个年头。
作为在现有三类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小兄弟,村镇银行的首个5年究竟给农村市场带来了什么?生存和发展现状如何?证券时报记者分别截取一家东部村镇银行与一家西部村镇银行的样本,通过样本的对比梳理村镇银行的生存图景。
村镇银行吸储困局难突破
35岁的北大高材生刘畅目前是四川某县一家村镇银行行长。2009年,为了将理论更好地结合实际,博士毕业的他放弃了北京收入颇丰的券商工作,来到四川的一家城商行。
他所在的这家城商行2010年开始筹建旗下的村镇银行,敢为人先的刘畅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筹建大军。通宵达旦的加班中,他享受着筹建一家金融机构的快感。
如今尊为“行长”的刘畅,几乎每月都要率队下乡开展业务,了解农户需求。付出总有回报,目前该行存款余额达到2.2亿元,贷款余额1.9亿元,成立一年后已勉强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