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逢毕业季,高校毕业生身上便背负着“两座大山”——“就业”和“毕业”。不过,不管是校内的BBS上还是校外的社交网站上,充斥的多是有关“就业难”的呼声,“毕业难否”则似乎从来不是个问题。
眼看就要毕业离校了,牟立明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找个地儿把自己‘卖掉’”。他的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找工作中:白天早起参加面试,晚上修改并网投简历,没有面试的周末再去各个招聘会走场。
在忙活求职大业的同时,这位北京某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不得不为另一件事分心——断断续续耗时近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和近3万字的毕业设计报告。
“我找到工作了还能不让我毕业?”抱着这样的心态,牟立明搬出就业难、实习忙的理由,向院系学生工作老师和指导教师交差,“混过去了就‘完事大吉’了。”
像牟立明这般应付毕业设计,在本科生中是普遍现象。前不久,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真明在科学网博客中明确表示——从今以后不再参与本科毕业设计的考评工作——此观点一出,再次引起了高校师生对“毕业设计走过场”的关注。彭真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学生到最后甚至连起码的任务都还没搞清楚,答辩前东拼西凑就形成设计报告,这样的考评工作不做也罢。